8部门文件!桌面级3D打印机纳入国家数字消费战略
发布时间:09-25 14:14
AM易道快讯
9月24日,一份来自商务部等8部门的联合文件悄然改写了桌面级3D打印的发展轨迹。

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中,桌面级3D打印设备被明确纳入国家数字消费重点发展领域,与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并列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新产品类别。
这个表述背后的信号耐人寻味:
国家已经不再将桌面级3D打印机视为小众的技术玩具,而是具备大众消费基础的数字产品。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延伸阅读:上海证券报今日发文:新消费带动 3D打印设备产量大增
政策条文背后的深层逻辑
文件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

注意这里的用词:
"释放消费潜力"。
我们认为,这意味着政策层面认为桌面级3D打印的消费需求已经存在,现在需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来释放这个潜力。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培育,桌面级3D打印已经具备了从专业工具向消费品转型的技术基础。
各头部品牌在易用性、可靠性、打印质量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大支撑体系的系统性布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政策文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从四个维度为数字消费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供给侧改革:
文件提出要"扩大数字产品消费,提升数字服务消费,创新数字内容消费,拓展数字消费渠道"。
对于3D打印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做好硬件产品,还要在软件服务、内容生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布局。
经营主体培育:
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在数字消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这对于目前头部以外的桌面级3D打印中小企业来说,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持。
金融支撑:
这是最具实质意义的政策利好。
文件明确"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数字消费领域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消费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融资"。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3D打印产业而言,这些金融工具的开放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标准营造:
政策提出要"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制定,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培育体系"。
标准化一直是制约3D打印普及的重要因素,政策层面的支持将加速行业标准的完善。
从工业向消费主导
仔细分析这份政策文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变化:
3D打印正在从工业制造的技术,转向独立的消费领域。
在过去的政策表述中,3D打印通常出现在智能制造、工业4.0、先进制造的语境下,被视为生产工具的升级。
但在这份文件中,桌面级3D打印设备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并列,被明确定位为消费品。
这个转向的意义可能代表政策资源配置的重新导向。
我们认为,消费品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工业设备完全不同,前者更注重用户体验、品牌建设、渠道构建,后者更关注技术指标、生产效率、成本控制。
挑战与机遇
我们认为,政策利好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
桌面级3D打印向消费品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成本方面,虽然设备和材料价格在下降,但时间成本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仍然不低。
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是行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市场教育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3D打印的认知还停留在"打印塑料玩具"的层面,对其在深度创作、产品创造方面的价值缺乏了解。
技术标准方面实际上也很缺乏,目前不同品牌的3D打印机在软件、材料、操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这增加了普通家庭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转换成本。
但AM易道相信,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这些挑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行业发展的新坐标系
这份8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文件,实际上为桌面级3D打印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坐标系。
在这个坐标系中,技术指标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用户体验、品牌价值、生态构建变得同等重要。
从政策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未来的3D打印产业将更加注重与其他数字消费领域的融合。
文件提到要"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等相关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
最近我们关注到拓竹和创想都开了线下体验店,除了单纯的产品展示,AM易道期待可以看到3D打印与文创产业、旅游业、教育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体验经济模式。
延伸阅读:业内大佬群聊实录,3D打印未来零售模式的预言和博弈
政策春风已经吹响,桌面级3D打印行业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这个赛道,我们认为,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