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意见反馈/举报

反馈/举报信息:

联系方式:

3D打印丝材绘画新玩法:拓竹推出ChromaCanvas工具

AM易道

发布时间:09-18 17:51

AM易道深度快讯


就在前几天,Bambu Lab(拓竹)又有更新。

这次不是发布新打印机,而是一款名为ChromaCanvas的软件工具。

目前,这款软件正处于小范围的Beta测试邀请阶段,目标很明确:

让用户能把普通的数字图片,直接转换成可以用多色FDM3D打印机打出来的丝材绘画(filament paintings)。

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该领域的先行者之一—HueForge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ChromaCanvas到底是个什么来头?以及和HueForge的异同。

深入解析丝材绘画技术的核心

首先要明确一点,Filament Painting(丝材绘画)不是简单的分层换色。

它更像是一种在三维空间里进行的叠色混合艺术

这项技术巧妙地利用了3D打印耗材本身的透光性

通过精确控制不同颜色耗材的叠加厚度,光线在穿透这些半透明的层时被过滤和混合,最终在人眼中呈现出极其细腻的色彩渐变和光影效果。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模拟出具有照片般逼真效果的浮雕、渐变和光影艺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个叫做透光距离(TransmissionDistance, TD)的关键参数。

TD值衡量的是光线能够穿透特定厚度耗材的能力。

每一种颜色、每一种材质、甚至每一个品牌的耗材,TD值都天差地别。

如果是高TD值(比如10mm)的耗材通常非常透明。

当它叠加在其他颜色上时,下层的颜色能清晰地透出来,两者混合能产生柔和、丰富的渐变。

如果是低TD值(比如1.5mm)的耗材则非常不透明。

它能有效地遮盖下方的颜色,适合用来制作作品的轮廓线或深邃的阴影。

丝材绘画软件的本质,就是一个复杂的计算器。

它会根据你输入的图像、你选择的几种耗材的TD值以及你设定的层高,通过算法来预测和计算出在每一层、每一个位置应该使用哪种颜色、打印多厚,才能在最终叠加后,还原出最接近原图的色彩。

市场的先驱者:HueForge的功与过

在Bambu Lab入局之前,HueForge已有积累。

它当时为许多FDM3D打印玩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先发优势:

内置了一个庞大的、经过预校准的耗材TD值数据库(涵盖Polymaker,拓竹,三绿等主流品牌),并支持自动颜色匹配和打印前预览。

延伸阅读:当3D打印不再怕热:高温PLA新品全球发布前深度测评

然而,HueForge并非完美。

他仍然还有许多缺点。

他的上手难度非常高,不少早期用户抱怨其界面不够直观,工作流程复杂,甚至有人付费购买后因学不会而放弃。

另外,他的商业模式也尝尝备受争议

主要是因为HueForge对出售打印成品的用户有商业授权要求,分为个人使用和不同等级的商业授权。

尽管官方澄清商业授权的打印成品没有强制水印要求,但要求用户在售卖时展示带有订单号的证书图像。

这在部分用户看来是一种额外的负担,甚至有社区成员将其描述为一种对商业出售行为的勒索,这直接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ChromaCanvas的生态构建

Bambu Lab选择此时入场,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用易用性直击HueForge的痛点,用生态整合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从目前流出的测试版信息和早期用户的反馈来看,ChromaCanvas的特点非常鲜明。

ChromaCanvas软件的操作界面:

HueForge的软件界面:

这表明,Bambu Lab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丝材绘画技术的门槛。

但它真正的杀手锏,在于和自家硬件生态的深度绑定

作为BambuStudio切片软件的一个内置功能,ChromaCanvas与拓竹打印机及其AMS(自动材料系统)无缝集成。

对于拥有AMS的用户来说,从一张图片到一件多色艺术品的打印,整个过程几乎可以实现一键化,软件会自动处理好多色打印中最繁琐的手动换料步骤。

这事两种不同的商业哲学:

HueForge:卖的是软件本身,它的价值在于其功能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拓竹ChromaCanvas本身甚至有可能完全免费软件成为了硬件生态的引力场。

Sherlocking的担忧?

当然,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者。

社区里很快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位名叫PurpleEsskay的用户直言:

我们应该去支持HueForge,理由是它价格低廉且功能成熟。

这种观点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独立开发者的担忧。

在科技圈,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Sherlocking,指的是平台方(比如苹果、微软等大厂)将第三方小型开发者的核心创意和功能直接集成到自己的操作系统或软件生态中,从而扼杀第三方应用生存空间的行为。

这次,拓竹被社区的一些声音贴上了Sherlocking的标签。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更多地从商业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

一位用户就反驳道:

HueForge现在就是垄断地位,Bambu推出类似的软件会迫使HueForge不断改进。

而HueForge商业授权模式一直存在争议。

用户Easy_Atmosphere_9140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我很反感HueForge对打印成品销售的限制,这简直是敲诈。我欢迎竞争。

对于许多商业用户来说希望出售自己打印作品的小微企业或个人创作者来说,HueForge的授权条款无疑是一道枷锁。

因此,Bambu Lab的Chroma Canvas无论最终功能如何,如何商业化植入生态,它的出现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变量。

新锐与高端玩家:差异化的生存之道

市场上还有其他玩家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例如ColorStack。这是由独立开发者ezafs创建,它走了一条极简主义路线。

开发者明确表示,它放弃了复杂的TD透光模拟,而是采用所见即所得的逻辑,直接用耗材的实心颜色来构建图像。

这种方式牺牲了细腻的光影渐变,但换来了极致的简单和快速,非常适合那些只想做简单logo或功能件多色打印的用户。

另外还有PrismSlicer

如果说以上几家还在FDM领域内卷,那么PrismSlicer则瞄准了完全不同的高端赛道。

它由布拉格查理大学的衍生公司AdditiveAppearance开发,是一款专为多材料喷墨3D打印(如PolyJet)设计的工业级软件

它玩的是体素级的体积建模和光线追踪,可以模拟树脂的混合、精确的光线穿透,主要服务于工业设计、医疗等专业领域,旨在减少昂贵材料的试错成本。

商业的哲学:竞争将把市场带向何方?

从Prusa为新手推出的极简化浏览器切片工具PrusaEasyPrint,到本文提到的力求一键化的ChromaCanvas,再到ColorStack对极简的追求,一个清晰的趋势已经浮现:

3D打印软件正在从极客的专业工具向大众的消费应用演进

降低使用门槛,提供无缝的软硬一体体验,是吸引更广泛用户的关键。

在当前的3D打印市场,单纯的软件或单纯的硬件工具都已很难构筑足够深的护城河。

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软件赋能硬件,形成软件+硬件+耗材+社区的完整生态闭环。

拓竹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与巨头在主赛道正面竞争无疑是危险的。

更好的策略是寻找巨头看不上或做不好的细分市场,或围绕巨头的生态做插件或服务:

比如提供更专业的第三方耗材TD值校准服务,从而成为生态的补充者,而非竞争者。

写在最后


丝材绘画的工具虽然不是什么核心功能,但可以肯定的是:


类似的工具在加速推动3D打印从一种生产工具向一种真正的创作媒介转变。


当足够简单、强大的工具交到更多人手中时,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彩色3D打印时代的到来。

点赞
反对
收藏
分享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