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排队要买的机械手,其实你的3D打印机就能造
发布时间:10-28 15:51
AM易道开源项目分享
一个苹果手机,轻轻拿起放下;


这是一只完全3D打印的机械手能做到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造出这只手的全部成本只要300美元。
这个叫Aero Hand Open的项目刚在GitHub开源不到一个月,有点东西。
AM易道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个项目给3D打印行业指出了一条商业路径:
用最普通的FDM打印机,就能切入协作机器人这个千亿级市场。
腱驱动架构:为什么这个设计适合3D打印
传统机械手要么在每个关节内置电机,要么采用复杂的连杆机构,这两种方案对3D打印都不友好。
Aero Hand选择了腱驱动,这个看似古老的方案在3D打印时代焕发了新生。
AM易道认为,腱驱动最大的优势在于把所有驱动器集中在手掌部位,手指本身只需要打印骨架和关节结构。

这种设计让整个手掌重量控制在389克,比市面上动辄上千克的工业机械手轻了一个数量级。

更关键的是,手指内部不需要复杂的装配空间,0.2毫米层高的普通PLA打印就能满足精度要求。
从打印角度看,TetherIA提供的一键打印包已经优化了每个零件的摆放角度。


大部分零件都采用了45度倾斜设计,这样既保证了结构强度,又最大程度减少了支撑。

以中指的掌指关节为例,整个关节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独立打印后再组装,即使打印失败也只需要重打单个零件。


BOM清单解读
AM易道仔细分析了GitHub上的BOM表,这314美元的成本最大头的开支是7个微型舵机,每个约15美元,总计105美元。
这些舵机采用的是标准的MG90S金属齿轮舵机,扭矩2.2kg·cm,在淘宝上批量采购可以便宜的多。
电子部分包括一块ESP32-S3开发板(约20美元)和两块定制PCB。
如果你不想等PCB打样,完全可以用面包板搭建原型,成本能再降。
有意思的是,TetherIA提供了两种PCB方案:Board A负责连接所有舵机,Board B则是调试和供电板。


机械件方面,除了3D打印件,还需要一些标准件以及最关键的,钓鱼线。
没错,就是普通的尼龙钓鱼线,0.5mm直径,用作腱线。
一卷20米的钓鱼线不到10块钱,够做十只手了。
3D打印材料成本约30美元,按PLA每公斤25美元计算,整手需要约1.2公斤材料。
整体而言,这些东西在国内买能打五折。
DIY实战:从零开始的打印攻略
根据GitHub上的开源文件,整个机械手需要打印约50个零件。
AM易道建议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先从单个手指开始测试。
每根手指都是独立模块,包含三个指节和相应的关节结构。

使用0.2毫米层高,20%填充率就足够,但关节轴承位置建议提高到40%填充以增加耐磨性。
打印时间每个手指约3-4小时,整手需要15-20小时的打印时间。
材料选择上,虽然官方推荐PLA,但AM易道认为PETG在商业应用中会更有优势。
PETG的韧性更好,特别是在腱线频繁拉动的部位,能显著延长使用寿命。

电子部分是这个项目的另一个亮点。
TetherIA设计了两块定制PCB,但精明的3D打印从业者完全可以用现成的ESP32开发板替代。

七个微型舵机通过简单的PWM信号控制,总功率不超过60W,一个6V10A的开关电源就能驱动整个系统。

组装要点
TetherIA的组装文档写得相当详细,但有几个关键点值得特别注意。
腱线的布线是整个组装过程的难点。
每根手指需要一条独立的腱线,从指尖穿过所有关节到达手掌的舵机。

文档建议用细铁丝做引线,先穿过整个通道,再绑上钓鱼线拉回来。

舵机的初始位置校准至关重要。TetherIA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校准工具,通过USB连接后可以单独控制每个舵机。

建议在安装腱线前先测试每个舵机的运动范围,标记好零位。
校准不当会导致手指过度弯曲或无法完全伸展。
手掌的装配顺序也有讲究。
先安装大拇指,因为它的运动范围最大,需要更多调试空间。

然后依次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每装完一根手指都要测试其独立运动,确保腱线不会相互干扰。
描述这些步骤挺复杂,具体还是得看安装指南。
软件生态:不只是硬件开源
这个项目的软件栈同样值得关注。
Python SDK通过pip一行命令就能安装,提供了简单直观的API。
AM易道测试了他们的序列化演示程序,几十行代码就能让机械手做出复杂手势。
pip install aero-hand-sdk
更专业的用户可以使用ROS2接口。
项目提供了完整的URDF模型,可以在Gazebo中仿真,也能直接接入MoveIt做运动规划。
这意味着你可以把这只手安装在任何兼容ROS2的机械臂上,立即获得抓取能力。
有个细节,他们的固件是基于ESP32-S3的,支持OTA升级。
这意味着即使手已经装配完成,你也能通过WiFi更新固件,添加新功能。
商业化思考
这个项目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它展现出的商业潜力。
AM易道观察到,目前市场上的协作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动辄上万元,而Aero Hand的材料成本只有2000元人民币左右。
从应用场景看,这款机械手特别适合几个细分市场。
教育培训领域,一个能实际工作的五指机械手比任何教具都更有说服力;
康复医疗领域,可以根据患者手部数据定制尺寸,这是传统批量生产无法做到的;

农业采摘、食品分拣等轻工业场景,389克的重量意味着可以安装在轻型机械臂上,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成本。
技术升级路径:从基础版到Pro版
虽然开源版本已经相当完整,但AM易道认为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最直接的改进是在指尖增加压力传感器,成本不过几十元,却能实现力反馈控制。
TetherIA在文档中提到的硅胶指尖是个很好的思路,用双组份硅胶灌注模具,可以显著提高抓取摩擦力。

控制算法层面,目前的SDK只提供了基础的位置控制。
如果加入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让机械手能够自主识别物体并规划抓取策略,产品价值会提升一个档次。
好在项目已经支持ROS2,接入现有的机器人视觉框架并不困难。

实用技巧:来自社区的智慧
项目开源一个月,社区里已经积累了不少实用技巧。
还有人尝试了ASA材料,虽然打印难度更大,但耐温性能让机械手可以在户外环境使用。
关于腱线张力调节,社区里有个巧妙的方案:
在舵机轴上3D打印一个带刻度的轮盘,可以精确控制每次调节的圈数。
这个小改进让维护变得简单很多。
项目地址:github.com/TetherIA/aero-hand-open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