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加拿大人,13台中国3D打印机,北美制造创业秘籍
发布时间:08-22 17:40
AM易道导语
加拿大创业者Matt Jensen的车间里,13台3D打印机正24小时不停运转。
这个只有三个人的团队,用不到1年时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搭建起超1000平方米的3D打印工业级高端服务工厂。
更让人意外的是,支撑这个成功故事的3D打印设备,全部来自中国制造商。

这家名为Terrestrial X的特别之处在于:
仅靠三人便高效管理着13台工业级打印设备,并全年无休、24小时运转。

这种运营模式放在全球制造业中也相当罕见。
那么,一个如此精简的团队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隐藏在他们的设备选型与生产体系背后。
北美制造的转型拐点
过去十年,3D打印在北美经历了从原型制造工具到生产级制造平台的跃迁。
尤其在高性能工程材料的应用上,增材制造已经从设计验证环节,逐步切入功能件甚至终端零件的批量交付。

驱动这个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个是供应链加速,客户不愿再等待漫长的零部件交付周期,即使在北美,"明天就要货"几乎成了普遍心态。

二是高性能材料可用性,PEEK、PEKK、PEI等高温高强度材料在工业级FDM设备上的可持续打印能力,为直接生产带来了可能。

延伸阅读:交学费才知道的真相:入局高温FDM3D打印没那么简单
另外还有设备智能化程度提升,集成度更高的硬件与统一的软件管理平台,让规模化设备运营的人力需求大幅下降。

Terrestrial X抓住了这些趋势,并迅速建立起一条高性能产线。
他们的秘诀之一,就是在创业初期就直接切入到能够胜任各类工程材料和应用的工业级FDM设备。
从天然气压缩到打印中心
Terrestrial X的创始人Matt Jensen原本是天然气压缩行业的一线工程师,擅长维修与改造压缩设备。

疫.情暴发时,零部件交付周期骤然拉长,客户需要等待6-9个月才能拿到关键零件。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Matt萌生了用3D打印自制零件的想法。
一开始,他尝试的是一台入门级打印机,勉强能打印PEEK,但稳定性差、良品率低。

这段探索期虽然艰难,却让他们意识到:
如果想在工业场景里大规模使用3D打印,必须选择真正工业级、稳定性和一致性卓越的设备。
这直接推动了他们采购第一批高性能工业打印机的决定。

而这一步,几乎改变了Terrestrial X的成长轨迹。
三人团队如何运营十三台机器
Terrestrial X从第一天起,就将高稳定性、高集成度视为设备选型的第一要素。


最终,他们的生产中心全部采用了我国远铸智能(INTAMSYS)的工业级FDM设备:
FUNMAT PRO 310 NEO—承担小批量碳纤维增强PC、ESD尼龙、ASA等工程材料的任务,凭借IDEX独立双喷头实现可溶支撑与复杂几何成型。

FUNMAT PRO 610 HT—专注PEEK、PEKK、PEI等高温材料生产,具备高腔体温与封闭控温系统,特别适合航空航天和能源行业终端零件。


这套设备组合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价值在于统一的软件与材料管理体系。
Terrestrial X依托INTAMSUITE NEO切片平台,将所有生产任务、打印参数、材料切换都集中化管理。

这一套设备为这个团队带来的结果是:
三人即可管理全部设备,无需大规模培训或频繁调机。
两个新员工在一周内便可独立完成从建模到终端交付的全流程。
长达数百小时的连续打印任务几乎零故障,仅需按周期更换喷嘴。
Matt Jensen形容这种体验时说:
"第一批四台310 NEO,三个月几乎24小时不停机。它们成了我们的工作牛。"

一个细节,体现设备工业使用友好性
对于大型、平面零件,比如天然气发电控制箱外壳,许多打印机都会遇到翘边、变形、配合精度差的问题。
Terrestrial X曾用其他品牌的打印机尝试多次,结果均不理想。
换成310 NEO后,这种零件却能"每次都完美出品"。
Matt甚至用"Every single time"(每一次)来强调一致性稳定性的重要。
这种在大零件几何精度上的稳定性,不仅减少了废品率,也让客户完全接受3D打印作为终端产品交付方式。

当"可扩展"成为竞争力
三人团队能运营十三台设备的根本原因,不只是管理得当,更是因为设备本身为规模化铺平了道路:
一是可复制性:成熟的工艺参数都能在所有310 NEO与610 HT上复用。
二是低维护周期:除喷嘴保养外,无需频繁人工干预。
最后还有开放材料体系:允许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切换符合行业标准的第三方材料。

这种可扩展性,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从13台扩展到20台甚至更多,而无需成比例增加人力成本。

海外经验的启示
Terrestrial X的模式,对于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制造企业有几个很直接的参考意义:
首先,一开始就选对真正工业级设备,直接跨过业余设备试错期。
另外,关键是利用高度集成的软硬一体管理平台,减少人力投入与运营复杂度。
还有在生产流程上建立设备分工体系,不同打印机在打样、验证、终端交付之间形成互补。
在他们看来,设备应该成为生产力的放大器,而不是运营的负担。

结语:从加拿大到全球
Terrestrial X用短短一年证明了,3D打印在北美已经可以支撑高性能零件的日常交付,而且不需要庞大的团队。
支撑这一模式的,是我国工业级设备在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材料兼容性上的持续突破。
正如Matt所说:
"你不必先成为专家,只要找到对的合作伙伴,就能快速成长。"

对于更多想拥抱增材制造的企业来说,Terrestrial X的故事不仅是一种商业启发,也是全球制造业越来越清晰的趋势信号。
3个人,13台机器,1000小时零故障运转。
这串数字背后隐藏着制造业的新公式:
小团队 × 智能靠谱的中国设备 = 海外制造业创业秘籍。
AM易道预判,接下来的3-5年,类似Terrestrial X的"小而美"制造中心将在海外遍地开花。
而在这场浪潮中,远铸智能这样的中国品牌将站在最前沿。
寻找AM易道兼职编辑,5年以上3D打印行业经验,不限专业领域,收入模式零活。期待与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创作兴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内容。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投递简历及代表作品。